百科知識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 > 養(yǎng)護材料工藝百科 > 百科知識 > 正文土方工程質量預控及質量標準
土方工程質量預控及質量標準
十九、土方工程質量預控及質量標準
(一)土方工程質量預控對策
(二)橋梁工程土方施工質量標準
1.基坑開挖
(1)外觀質量標準
1)基坑開挖不得擾動基底土,如發(fā)生超挖,嚴禁用土虛填。應按規(guī)定處理。
2)基坑邊坡不得陡于有關規(guī)范或施工方案規(guī)定。施工時應保證邊坡穩(wěn)定,防止塌方。
3)基底不得受淹泡或受凍,基底上的淤泥必須清除干凈,其他不符合設計要求的雜物與舊樁必須處理。
2.基坑填土
(1)外觀質量標準
1)回填土經碾壓、夯實后不得有翻漿、“彈簧”現(xiàn)象。
2)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、腐植土。有機物質不得超過5%。
(2)填土的相對密實度標準符合表2-2-9的規(guī)定。
淺基礎工程
二十、淺基礎的質量通病及防治
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,往往由于埋置深度小符要求而發(fā)生凍脹,沖刷或由于淺基礎的地基不符合要求而發(fā)生沉降、傾斜以及基礎斷裂。因此,淺基礎施工前,必須首先搞清橋位處的水文地質狀況是否與設計時的依據相符,并應做好地基的釬探和基坑的隱驗,保證基礎之下是一個穩(wěn)定、均勻、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的地基。同時,要搞好測量復核工作,不僅要保證基礎軸線位置的準確,還要保證基礎底面標高符合設計標高,以確?;A埋置位置符合沒計要求。
(一)軸線偏移過大
1.現(xiàn)象:淺基礎澆筑或砌筑后,基礎縱、橫軸線較設計化置偏移量超過15mm,或發(fā)生扭轉。
2.危害:由于淺基礎軸線偏移量超標或發(fā)生扭轉,造成橋梁墩、臺軸線位置失當,產生上部結構支承面積不足,或產生“頂梁”現(xiàn)象。使結構物縱向間隙過小。
3.原因分析:
(1)小橋橋位軸線,設計及勘測單位沒有給出。施工單位無控制,軸線的三角網或路線的控制導線精度不高。
(2)城市道路中,錯將施工中線當做通路永久中線,而使橋位軸線出偏差。
(3)測量儀器存在問題,未校正,或測設中出錯,造成軸線偏移過火。
4.預防措施:
(1)施工前,當沒有交橋位軸線時,應沒橋軸線三角控制網,或根據路線要求,加設整段路的施工控制導線,并達到要求精度。
(2)交接橋軸線樁時,要嚴格執(zhí)行有關規(guī)定,進行復核并加設栓樁控制。
(3)健全和強化各項測量工作管理制度:如儀器使用、校驗制度;各級測量復核制度和交接制度;保證在基礎施工全過程,不發(fā)生因測設失誤,造成的基礎軸線偏移。
(二)基礎頂而高程失控
1.現(xiàn)象:基礎頂面部分點或甚至全部點的標高高丁設計值,并超過10mm。
2.危害:使淺基的埋置深度小丁設汁深度,而影響淺基的穩(wěn)定,危及橋墩、橋臺的安全和穩(wěn)固。
3.原因分析:
(1)引錯水準點或水準點已變化,但未檢查就使用,造成全部標高點高程不對。
(2)基礎支模前,基底高程儉測點不夠,漏掉不合格點造成部分高程偏高:
(3)基礎厚度在澆筑中失控造成基頂高程失控。
4.預防措施:
(1)水準點要定期進行閉合復核檢查。
(2)施工中要做好引出水準點的交底,防止施工人員用錯。
(3)基底高程檢測,每塊基礎至少檢測四角及中央五點的高程,特別是基礎面積較大時,還要適當加點控制。
(4)嚴格質量驗收標準,控制基礎厚度,避免過大超差。
(三)基礎斷裂
1.現(xiàn)象:基礎砌筑或澆筑后,某部分或某角、甚至攔腰斷裂。
2.危害:削弱甚至喪失基礎的承載能力。
3.原因分析:
(1)由于橋梁的基礎在驗槽時沒有釬探,使基礎某部位下有地基異常(如古井、古墓、防空洞等)沒能發(fā)現(xiàn),基礎修建后,因局部承載力不足造成基礎斷裂;或地基某部位土質很差(軟粘土、垃圾土、淤泥等),地基軟硬不同而斷裂。
(2)冬季施工,地基土被凍結,又未進行處理,在凍土上澆筑基礎混凝土,由于土的凍脹,使基礎開裂。
(3)春季施工,地基已挖至設計標高,但下面仍有一定厚度的凍層,誤認為是堅硬土。在這種情況下澆筑基礎混凝土,當凍層融化時或融化后某段時間內,由于地基融沉和壓縮變形過火,使基礎開裂。此類問題在條形基礎施工中易發(fā)生。
4.預防措施:
(1)基礎施工前,要查清橋位處臺無地質異常情況。當地基進行隱驗時,要進行釬探,并應認真分析地基土的實況是否符合設計提供的資料。因此,基礎砌筑(或澆筑)前的隱驗必須認真執(zhí)行,以避免漏掉地質異常等問題。
(2)冬季施工中,地基要用草簾等保溫材料覆蓋,不允許地基土被凍結。如發(fā)生凍結,應將凍土挖掉,在保溫維護措施可靠的情況卜,才能澆筑基礎混凝土。
(3)春融期進行基礎施工,要注意檢查地基表層下有無殘留凍土層。如有,要使其融化并進行處理后,才可進行基礎施工。
(4)必須保證基礎下的地基軟硬均勻,否則要進行地基處理。
(四)基礎鋼筋錯位
1.現(xiàn)象:條形基礎的彎起鋼筋及片式基礎的鋼筋網未按受力要求放置,形成彎起力方向,起彎點和鋼筋網片位置錯位。
2. 危害:由于鋼筋錯位,改變基礎受力狀況,或受拉處因此而產生未配鋼筋現(xiàn)象,造成基礎施丁中開裂或裂擬。
3.原因分析:施工人員小清楚基礎的受力狀態(tài),憑經驗放置鋼筋造成鋼筋錯位。
4.預防措施:
(1)技術交底中,要向施工人員交待清基礎的受拉部位,并說明鋼筋或鋼筋網要配置于受拉部位。
(2)加強混凝土澆筑前的鋼筋隱檢工作,預防基礎鋼筋的錯位。
(五)基礎混凝上蜂洞、露筋
1.現(xiàn)象:基礎側模拆除后.看到基礎側面有較大面積的混凝土酥松、砂漿少、石子多,石子問有空隙形成蜂窩孔洞.甚至個別處露出鋼筋。
2.危害:基礎混凝土存在蜂洞,往往是漏震或混凝土內部不密實的外部現(xiàn)象。形成混凝上強度不達設計要求或者降低基礎的耐久性、耐腐蝕性。露筋不封閉.會加速結構鋼筋銹蝕過程。
3.原因分析:
(1)混凝土垂直投入基礎模板內,高度超過2m,造成混凝土離析。
(2)基礎側模支撐不牢。澆筑時模板移位。
(3)未澆混凝土墊層?;A底面未做任何處理,使?jié)仓r混凝土中灰漿滲入上基中,再加上振搗不足,形成基礎根部蜂窩。
4.預防措施:
(1)采用溜槽向基坑內基礎模板中下料,避免混凝土產生骨料與灰漿分離的離析。
(2)基礎側模支撐下要墊木板,防止振搗時支撐插入邊坡土中。澆筑時派專人盯模板及支撐并及時進行加固。
(3)地基土應潤濕。先鋪一層水泥砂漿然后再澆筑混凝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