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科知識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 > 養(yǎng)護材料工藝百科 > 百科知識 > 正文[新技術]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層(底基層)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
1 施工準備
1.1人員配置
除冷再生機組人員外,需另配試驗檢測人員2人,技術負責人1人,工人10~15人。
1.2機械配置
冷拌再生機1臺,灑水車3~4臺,50t振動壓路機1臺,18t~21 t光輪壓路機2臺,平路機1臺。
1.3再生機組開工前準備
對再生機及其配套的所有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查,檢查再生機械操作人員是否已掌握所有與再生施工有關的數(shù)據(jù),所有再生施工開始程序是否均已清楚。
1.4舊路面缺陷修復
對于局部翻漿地段進行換填砂礫進行夯實碾壓,對于路肩下沉、路面偏拱及舊路坑槽處理,均采用填補砂礫修整。
1.5舊路面混合料分析
通過對舊路結構的現(xiàn)場調查,對舊路結構層厚度不足路段,應加鋪砂礫以保證再生層厚度。冷再生機現(xiàn)場破碎未摻加水泥的舊路面,由試驗人員就地均衡取料,通過對拌和料的篩分及多次擊實試驗,確定粒料的最大干密度、最佳含水量。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確定摻加的水泥劑量。
1.6水泥攤鋪在縱向每隔10m放出施工控制線
釘上鋼筋樁并掛線,利于冷再生機邊線控制,經室內試驗確定冷再生底基層水泥用量為4%,施工過程中按5%控制。攤鋪水泥前按路線前進方向每10m為一格,計算出每一格水泥用量,然后人工按每格攤鋪幾袋水泥,將水泥均勻布滿方格,確保水泥布撒均勻、一致、等厚。原有路緣石待路面冷再生碾壓成型后再拆除。
2 舊路面再生破碎拌和
冷再生段采用等厚法施工,按全路寬12 m計算,考慮到半幅施工的搭接問題,所以在第一次半幅施工時,加寬50 cm進行施工,利于另半幅冷再生的搭接施工。冷再生機一次破碎寬度為2.5 m,半幅路面以行進3次完成。工作時,冷再生機需一輛灑水車緊跟作業(yè),其余2~3輛灑水車配合保證拌和用水,拌和過程中按試驗的最佳含水量控制加水,拌和行進速度7m/min~10m/min。
考慮到水泥的初凝時間,以及各道工序的銜接問題,以100m實施工長度為限,當冷再生機單幅破碎100m后,返回準備第二幅進行的當中,對剛完成的100m進行穩(wěn)壓,然后平地機進行刮平,501振動壓路面進行振動壓實,直至達到規(guī)定的壓實度,平整度按規(guī)范要求控制。
3 再生層整形
半幅路段拌和完畢后,先用50 t振動壓路機穩(wěn)壓2~3遍后。用平地機初步整平,測量人員根據(jù)設計縱斷高程和橫坡度,每10m為一斷面分左中右3個點測出高程,按1.05-1.1的松鋪系數(shù),人工找出基準點,高程不足時及時調節(jié)富裕路段材料,高出段及時用平地機刮平。通過舊路整形達到“調坡”、“調拱”的目的,且保證平整度滿足設計要求。要求整平精度要高。確保平整度和縱斷面高程、橫坡度符合設計。施工中。按“寧刮勿補”的原則,嚴禁“薄層找補”。若找補厚度過薄,找補前先將穩(wěn)壓后的局部低洼處用齒耙將表層5 cm耙松,再行找補。確保碾壓成型一致,不起皮、不松散、無離析現(xiàn)象。
4 再生層碾壓
再生層整形完成及時碾壓,檢測含水量必須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量。整形后檢測各項標高符合設計要求,碾壓順序為用振動壓路機振壓3遍,18 t~21 t光輪壓路機靜壓1~2遍,表面要保證平整、濕潤。碾壓后外觀平整,無明顯輪跡,檢測壓實度達到規(guī)范要求。
使用50 t雙幅/雙頻振動壓路機的時,要確保:初壓時使用高幅,低頻振動模式,這將保證整個深度內具有良好的壓實。復壓采用低幅/高頻,這將保證對鋪層上部的良好壓實。
5 再生層養(yǎng)生
碾壓檢測合格后及時灑水養(yǎng)生,養(yǎng)生期內中斷所有交通,杜絕灑水車以外的任何車輛進入,養(yǎng)生期不少于7 t,要使冷再生基層表面始終保持濕潤,做到每天及時灑水,專人看管,確保再生層不因灑水養(yǎng)生不當產生損壞。
6 質量控制要點
再生處理舊路面寬12 m,外摻32.5緩凝水泥劑量為4%;冷再生底基層再生拌和厚度20 cm,其中5 cm為整平層,整平壓實后保證冷再生底基層再生厚度1 cm~5 cm的設計要求,水穩(wěn)砂礫底基層強度應達到1.5 MPa以上,壓實度及平整度必須達到二級公路底基層要求。
總之,采用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進行基層、底基層施工實踐,從工期效益、綜合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方面,都具明顯的優(yōu)點與顯著的推廣應用價值。
(1)它不僅可以節(jié)約能源和資源,降低材料費、人工費,節(jié)省運輸費,幾乎可以不受陰濕或低溫季節(jié)影響,可以適應嚴冬以外各種施工季節(jié),改善了施工條件、減少了環(huán)境污染、有益于環(huán)境保護,大大加快施工進度而縮短工期。
(2)采用就地冷再生技術進行基層或底基層施工。通過拌和、整形、碾壓后,可以解決舊路偏拱,還可對縱坡進行微調。
(3)減少了基層材料用量,這對于天然砂礫級配不達設計標準地區(qū)尤為重要。
(4)施工質量有保證,人為因素影響少,特別是對路基原有強度保持良好,與開挖比較,減少了擾動。
文章轉自:工程論壇
1.1人員配置
除冷再生機組人員外,需另配試驗檢測人員2人,技術負責人1人,工人10~15人。
1.2機械配置
冷拌再生機1臺,灑水車3~4臺,50t振動壓路機1臺,18t~21 t光輪壓路機2臺,平路機1臺。
1.3再生機組開工前準備
對再生機及其配套的所有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查,檢查再生機械操作人員是否已掌握所有與再生施工有關的數(shù)據(jù),所有再生施工開始程序是否均已清楚。
1.4舊路面缺陷修復
對于局部翻漿地段進行換填砂礫進行夯實碾壓,對于路肩下沉、路面偏拱及舊路坑槽處理,均采用填補砂礫修整。
1.5舊路面混合料分析
通過對舊路結構的現(xiàn)場調查,對舊路結構層厚度不足路段,應加鋪砂礫以保證再生層厚度。冷再生機現(xiàn)場破碎未摻加水泥的舊路面,由試驗人員就地均衡取料,通過對拌和料的篩分及多次擊實試驗,確定粒料的最大干密度、最佳含水量。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確定摻加的水泥劑量。
1.6水泥攤鋪在縱向每隔10m放出施工控制線
釘上鋼筋樁并掛線,利于冷再生機邊線控制,經室內試驗確定冷再生底基層水泥用量為4%,施工過程中按5%控制。攤鋪水泥前按路線前進方向每10m為一格,計算出每一格水泥用量,然后人工按每格攤鋪幾袋水泥,將水泥均勻布滿方格,確保水泥布撒均勻、一致、等厚。原有路緣石待路面冷再生碾壓成型后再拆除。
2 舊路面再生破碎拌和
冷再生段采用等厚法施工,按全路寬12 m計算,考慮到半幅施工的搭接問題,所以在第一次半幅施工時,加寬50 cm進行施工,利于另半幅冷再生的搭接施工。冷再生機一次破碎寬度為2.5 m,半幅路面以行進3次完成。工作時,冷再生機需一輛灑水車緊跟作業(yè),其余2~3輛灑水車配合保證拌和用水,拌和過程中按試驗的最佳含水量控制加水,拌和行進速度7m/min~10m/min。
考慮到水泥的初凝時間,以及各道工序的銜接問題,以100m實施工長度為限,當冷再生機單幅破碎100m后,返回準備第二幅進行的當中,對剛完成的100m進行穩(wěn)壓,然后平地機進行刮平,501振動壓路面進行振動壓實,直至達到規(guī)定的壓實度,平整度按規(guī)范要求控制。
3 再生層整形
半幅路段拌和完畢后,先用50 t振動壓路機穩(wěn)壓2~3遍后。用平地機初步整平,測量人員根據(jù)設計縱斷高程和橫坡度,每10m為一斷面分左中右3個點測出高程,按1.05-1.1的松鋪系數(shù),人工找出基準點,高程不足時及時調節(jié)富裕路段材料,高出段及時用平地機刮平。通過舊路整形達到“調坡”、“調拱”的目的,且保證平整度滿足設計要求。要求整平精度要高。確保平整度和縱斷面高程、橫坡度符合設計。施工中。按“寧刮勿補”的原則,嚴禁“薄層找補”。若找補厚度過薄,找補前先將穩(wěn)壓后的局部低洼處用齒耙將表層5 cm耙松,再行找補。確保碾壓成型一致,不起皮、不松散、無離析現(xiàn)象。
4 再生層碾壓
再生層整形完成及時碾壓,檢測含水量必須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量。整形后檢測各項標高符合設計要求,碾壓順序為用振動壓路機振壓3遍,18 t~21 t光輪壓路機靜壓1~2遍,表面要保證平整、濕潤。碾壓后外觀平整,無明顯輪跡,檢測壓實度達到規(guī)范要求。
使用50 t雙幅/雙頻振動壓路機的時,要確保:初壓時使用高幅,低頻振動模式,這將保證整個深度內具有良好的壓實。復壓采用低幅/高頻,這將保證對鋪層上部的良好壓實。
5 再生層養(yǎng)生
碾壓檢測合格后及時灑水養(yǎng)生,養(yǎng)生期內中斷所有交通,杜絕灑水車以外的任何車輛進入,養(yǎng)生期不少于7 t,要使冷再生基層表面始終保持濕潤,做到每天及時灑水,專人看管,確保再生層不因灑水養(yǎng)生不當產生損壞。
6 質量控制要點
再生處理舊路面寬12 m,外摻32.5緩凝水泥劑量為4%;冷再生底基層再生拌和厚度20 cm,其中5 cm為整平層,整平壓實后保證冷再生底基層再生厚度1 cm~5 cm的設計要求,水穩(wěn)砂礫底基層強度應達到1.5 MPa以上,壓實度及平整度必須達到二級公路底基層要求。
總之,采用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進行基層、底基層施工實踐,從工期效益、綜合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方面,都具明顯的優(yōu)點與顯著的推廣應用價值。
(1)它不僅可以節(jié)約能源和資源,降低材料費、人工費,節(jié)省運輸費,幾乎可以不受陰濕或低溫季節(jié)影響,可以適應嚴冬以外各種施工季節(jié),改善了施工條件、減少了環(huán)境污染、有益于環(huán)境保護,大大加快施工進度而縮短工期。
(2)采用就地冷再生技術進行基層或底基層施工。通過拌和、整形、碾壓后,可以解決舊路偏拱,還可對縱坡進行微調。
(3)減少了基層材料用量,這對于天然砂礫級配不達設計標準地區(qū)尤為重要。
(4)施工質量有保證,人為因素影響少,特別是對路基原有強度保持良好,與開挖比較,減少了擾動。
文章轉自:工程論壇
[上一篇] 混凝土養(yǎng)護目的 2011-08-25
[下一篇] “節(jié)能減排”學術交流會隆重召開 2011-08-11